來源:鄭州高氏發(fā)表時間:2020-01-10 14:30:14
某冷軋輥零件尺寸為直徑140mm x840mm,采用9SiCr鋼制造。其加工流程為:坯料下料-鍛造-球化退火-機加工-淬火、低溫回火-磨削。要求熱處理后硬度為56-60HRC。我們通常采用中頻加熱設備進行熱處理。但是在生產加工中發(fā)現,某軋輥發(fā)生斷裂失效。
分析認為,由于軋輥材料出現帶狀碳化物偏析嚴重,鍛造時鍛打不充分,碳化物帶狀偏析保留延續(xù);由于停鍛溫度高及冷速緩慢,產生沿原奧氏體晶界的網狀碳化物,這兩種缺陷在工件使用中頻加熱設備進行淬、回火時,無法消除,導致軋輥強度和韌性大幅度下降,工件斷裂強度劇降呈明顯惡化狀態(tài)。同時,由于工件混料使軋輥中頻淬火溫度偏高,碳化物分布嚴重不均勻,從而淬火組織不均,加大了工件淬火內應力,附加軋輥機加工殘留應力疊加,引起局部應力集中,并超過材料斷裂強度,導致沿工件軸心部萌生淬火內裂紋。在復合應力作用下,裂紋沿工件薄弱區(qū),即沿軸向嚴重帶狀碳化物擴展,導致工件開裂和崩裂斷裂。斷口表面呈新鮮形貌且無氧化跡象,從而排除鍛造裂紋開裂的可能性。
綜上分析,提出防止軋輥產生裂紋開裂的技術措施如下:
(1)嚴格鍛造工藝和鍛件質量檢驗,防止因鍛造工藝不當,如停鍛溫度過高和冷速慢產生碳化物網狀缺陷。這些缺陷使工件斷裂強度劇降,是導致工件開裂崩斷的重要原因。
(2)采用中頻加熱設備進行熱處理時,應控制優(yōu)化球化退火工藝和工件退火質量,使工件組織充分球化,減少組織不均勻性和由此產生的殘留應力。
(3)認真檢驗軋輥的化學成分和冶金質量,不允許原材料出現不合格組織,如碳化物帶狀偏析、夾雜物超標和化學成分不合格等缺陷,以減少和排除工件淬火裂紋和斷裂隱患。
工件在熱處理過程中,受操作工藝以及周圍環(huán)境的影響,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缺陷,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斷裂缺陷。斷裂缺陷輕則影響工件的使用壽命,重則造成工件報廢,造成資源的浪費。本文簡單說了防止9SiCr鋼冷軋輥產生斷裂缺陷的措施,許多廠家采用上述技術措施后,消除了工件淬火裂紋斷裂缺陷及失效事故,工件產品質量優(yōu)良,技術經濟效益明顯。